奶牛場節本增效飼養管理技術指導意見
魯牧牧函字〔2023〕1號
當前,我省奶牛養殖遭遇“奶價下行、成本高漲、經營虧損”的生產困境,為了幫助養殖場戶節本、提質、增效,渡過難關,山東省
畜牧總站協同省
畜牧協會奶業分會聯合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CARS36)、省牛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并結合2022年農業主推技術——“奶牛節本增效營養調控與精準養殖關鍵技術”,特提出本技術指導意見,以供業內參考。
一、飼草料科學利用技術
1.高產奶牛適宜進口苜蓿用量:使用進口苜蓿等優質粗飼料有利于奶牛的高產和健康,但盲目增加用量拉高飼喂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綜合有關試驗研究結果,建議日單產40千克的高產奶牛,進口苜蓿日喂量控制在2.3千克/頭,全株
玉米青貯最大喂量控制在24千克/頭(鮮樣)。
2.秸稈草粉替代優質牧草:粗飼料的主要作用是給奶牛提供粗纖維,防止瘤胃酸中毒。優質與中低品質粗飼料的主要差別是中低品質粗飼料不利于消化,導致營養攝入不足降低產量,可通過粉碎加以控制和改善。將品質良好的麥秸、
玉米秸(注意不能發霉)加工成草粉顆??梢燥曃谷諉萎a30千克左右的泌乳奶牛,最大日喂量500克/頭,可替代1.5千克進口苜蓿。
3.固態發酵陳化
玉米替代常規
玉米技術:陳化
玉米經固體發酵后可替代常規
玉米。發酵劑為乳酸菌和酸性蛋白酶,發酵條件為:含水量42%,乳酸菌接種量7×108培養菌落數(cfu)/克,酸性蛋白酶添加量0.51%,發酵溫度36℃,發酵時間20 d。固體發酵陳化
玉米可等量替代常規
玉米,飼喂日蛋白35千克奶牛有一定提高產奶量效果。
4.低蛋白日糧技術:泌乳奶牛的日糧粗蛋白水平過高既增加成本,也增加糞尿氮排放,對奶牛的健康也有不利影響,以控制在16%為宜??煽紤]補充賴氨酸和蛋氨酸提高產奶量和乳蛋白產量,對于日產奶30千克的奶牛,每天賴氨酸補飼量為190克/頭,蛋氨酸補飼量為74克/頭,應使用過瘤胃保護產品。
二、節本增效飼養管理技術
5.提高TMR加工質量,降低損耗:一是嚴格投料管理,要求工人準確稱量后投料,避免養分波動。檢查方法是連續3天抽樣測定每批次TMR的養分含量,優質TMR的干物質、酸性洗滌纖維含量波動不超過3%,粗蛋白含量波動不超過1%。二是粒度分布合理,用濱州篩測定,四層篩由上到下飼料量分布分別為:6-15%、25-45%、30-45%和20-25%。三是含水量,以控制在45%左右為宜。四是將TMR加料誤差率控制在5%以內,控制剩料量,可以有效降低飼喂成本;在加料過程中采取有效的避風措施,每班次上料結束后及時清掃回收灑落的草料,減少在TMR制作過程中的浪費,可降低8%精飼料損耗。
6.提高奶牛舒適度:加強臥床管理,有足夠的臥床空間。一般牛舍中不采食的牛只80%以上在臥床上,臥床上的牛90%以上處于躺臥狀態。
7.提高犢牛成活率:一是加強初乳哺喂管理,對提高犢牛成活率極為重要??刂频年P鍵點:(1)母牛產后1小時內要收集初乳,對初乳質量要進行檢測,優質初乳IgG含量在50g/dL以上(折光儀讀數20以上,密度計在綠色范圍內);(2)犢牛生后1小時內喂3-4升初乳,12小時后再喂2升。二是給犢牛提供干燥、松軟、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的生活環境。三是要用專門的開食料,不能隨意用成年牛精料喂犢牛。生后1周可開始喂優質干草,自由采食。四是犢牛能隨時喝到清潔的飲水。
8.進一步優化牛群結構:面對目前大宗原輔料價格較高,養殖成本升高,部分牧場可能存在無價值牛只,且占比較多,牛群結構不合理,牛群健康度維護成本高等問題,導致牧場面臨著較大的經營壓力。牧場加強無價值牛只梳理,加大老弱病、低產、空懷天數長牛的淘汰力度,優化牛群結構,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牛群整體生產性能,實現降本增效。
三、優化牧場繁育技術
9.科學選用公牛凍精:堅持做好個體登記、DHI測定等育種基礎工作,選擇種公牛以總性能指數等為主要指標的同時,兼顧產奶量、受胎率、長壽性等指標,建議當前使用性價比較高的國產公牛凍精;沒有擴群需要的母牛場,可增加常規凍精的使用,以降低繁育成本。
10.加強繁殖管理提高繁殖率:做好母牛的配種工作,包括發情監測、及時妊檢、同期發情等技術,提高母牛受胎率,減少產后母??諔烟鞌?。注重選配,嚴格控制近交,近交系數小于7%。做好產前、產中、產后保健護理工作,提高產犢成活率,減少產科疾病的發生。
2023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