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之后,新豆市場一直縈繞在蕭條的氛圍中,正所謂是旺季不旺。疊加今年新豆產量較大,全國疫情蔓延,當前豆農手中余糧充足,市場消耗緩慢。近期各糧庫頻頻落價,對于本就清冷的新豆市場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新豆擴種 豆價不堪
隨著氣溫驟降,各產區新豆價格也猶如這寒冬一般,讓人心寒。國儲各糧庫庫容逐漸減少,部分地區已完成收購目標,疊加近日各糧庫再次下調收購價格0.01-0.04元/斤不等,蛋白含量38%以上,主流收購價格在2.88-2.91元/斤,使得新豆市價壓力驟增。隨之而來的就是,各大企業糧庫也緊緊追隨中儲糧調價步伐,中國華糧物流集團在綏化海倫和齊齊哈爾克山地區僅三日時間連續兩輪下調收購價格,單次下調0.02元/斤至2.86元/斤和2.84元/斤。而且據了解部分地區大型企業糧庫收購糧食類型中,大豆占比較小,部分企業主要以玉米、水稻為主,這無疑讓今年新豆市場雪上加霜。
近期中儲糧拍賣次數減少,又回到了最初一周兩拍的節奏。盡管前期成交率低迷,但也有少量糧源流入市場,最近一次拍賣在11月29日進行,內蒙古大楊樹地區最低起拍價下調至5400元/噸,較前期再次下調100元/噸。中儲糧不論在收購還是拍賣陳糧方面,均頻頻下調價格,令部分地區農戶引起一定恐慌,惜售現象稍有緩解;也讓部分地區貿易商暫停收購腳步,以消耗前期庫存為主。
疫情不斷 糧源滯銷
12月伊始,年關將近,但全國疫情擴散面卻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原本低迷的新豆市場很難在節前備貨階段打破僵局,新豆后期走勢仍讓人擔憂。隨著疫情形勢嚴峻,盡管國家出臺一系列防疫優化政策,但想要緩解當前市場消費低迷,購買力下降的局面還需要一段時日?,F階段各類豆源市場流通滯緩,部分地區疫情事態嚴重,蛋白廠等加工企業開機率下降,多數處于停機待產的狀態。且當前市場蔬菜價格便宜,各地學校線上教學居多,豆制品需求日益削減,終端市場消耗速度還有待提高。
近期,南北方地區普遍氣溫驟降,旺季時間逐漸縮減,據春節僅剩50天左右,各地疫情封控,交通受阻,運費增加,部分非疫區流通量也并不大,短期內市場貨源流通緩慢的現象恐難以打破。疊加今年總產量大幅增加,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日益顯現,即使后期疫情得到控制,各大加工廠復工復產,也很難改變現有的弱勢局面。
進口到港 價格走跌
11月25日國儲進口大豆拍賣成交率較前期大幅下滑,在投放量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成交3.32萬噸,成交率僅為6.58%。由此可以看出,隨著進口新豆陸續到港,且價格不斷下跌,截止到目前為止,天津港進口美灣新豆凈糧,分銷價為5820元/噸,山東港口也較之前價格下滑至5860元/噸。鑒于進口成本價格優勢,預計后期進口大豆價格還有一定下滑空間。所以后期東北地區新豆在無中儲糧底價支撐的情況下,此類蛋白豆源的市場價格恐有繼續走跌的趨勢。
綜上所述,如果短期內國內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本就低迷的新豆市場更難有新的利好消息。北部地區新豆大部分還是集中在農戶手中,玉米、大豆交替收割銷售,基層余糧占比較大,貿易商鑒于當前市價不穩,多暫停收購,觀望為主,在保證一定庫存的前提下,采購相對謹慎。南部地區卻恰恰相反,河北、安徽部分地區農戶手中余糧見底,多集中在貿易商手中。但不論以何種形勢儲存,當前市場消化量有限。若集中到明年開春后再行銷售,那么新豆市場將壓力驟增。建議持糧主體后期密切關注糧庫收購政策變化,理性存儲貨源。欲了解更多大豆行情數據以及未來走勢,敬請持續關注中國糧油信息網的官方網站(http://www.chinagrain.cn)以及APP(http://www.chinagrain.cn/app)和微信平臺(graininfo)或可致電0451-88001128咨詢,成為中國糧油信息網的會員,享受更多特權。(中國糧油信息網 劉佳/審稿 尹秀穎)
特別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