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陜西省
畜牧技術推廣總站積極發揮省站龍頭作用,選派專家深入隴縣生產一線,與陜西省標準化研究院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教授攜手指導隴縣
畜牧部門推進國家級奶山羊養殖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建設,有力地推進了該項目的順利實施,并取得階段性成效。該縣已建成奶山羊規模養殖場178個,其中標準化奶山羊示范場63個,存欄奶山羊6.2萬只;建設優質牧草基地13萬畝;制修訂和集成奶山羊技術標準69個,基本形成了隴縣奶山羊技術標準體系;開展養羊標準化培訓92場,培訓干部、技術人員和飼養員4900多人次。全縣奶山羊存欄57.6萬只,年產鮮奶12.3萬噸,奶山羊全產業鏈產值達52.7億元,為打造生態乳都、羊奶名城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該項目爭取和實施中,省
畜牧總站專家主要在以下方面開展工作和發揮作用。一是幫助縣
畜牧部門修改完善國家級奶山羊養殖標準化示范區項目申報材料,成功爭取項目落地。二是在項目下達后,幫助縣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梳理工作思路,制定《隴縣國家級奶山羊規模養殖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建設實施方案》。三是幫助
畜牧部門推薦、協調省內奶山羊專家成立了“隴縣奶山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站長童建軍研究員受聘為副主任委員,逄國梁、張眉等3名專家受聘為專家技術委員會委員。四是幫助縣
畜牧站梳理奶山羊生產技術,擬定標準體系框架和目錄,組織專家起草和評審標準。該縣已制定發布團體標準52項,初步形成了技術標準體系。五是抓和氏高寒奶山羊場的企業標準化示范場試點。組織制修訂和集成90多項標準規范規程和管理制度,完善30多個生產記錄表樣,打造典型的奶山羊標準化示范場。該場于2020年獲部級奶山羊標準化示范場。六是協助縣
畜牧站舉辦奶山羊規模養殖標準化技術培訓班6場和企業培訓3場,省
畜牧總站的專家作了題為《以規模養殖標準化場創建助推奶山羊高質量發展》的專題講座,并協調該縣多次參加省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和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的技術培訓12次。七是指導企業開展核心育種場的創建。多次派專家深入和氏高寒牧業、寶泰奶山羊場等指導企業現場整改和資料完善等工作。該縣和氏高寒牧業獲得國家級農業休閑觀光示范場和部級核心育種場;寶泰奶山羊場、和氏牧業奶山羊場等3個場獲得省級奶山羊核心育種場,促進了良種繁育和產業融合發展。八是每年安排專家和技術人員同縣
畜牧站一起開展種羊鑒定,三年共計鑒定公羊958只、基礎母羊11927只,納入核心群羊5.06萬只。九是利用
畜牧生產統計和調查資源,為該縣提供畜產信息資料,供該縣在項目實施和產業發展參考。十是經常性安排專家結合項目實施和奶山羊生產深入一線開展技術服務活動,幫助解決生產和工作中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