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農業農村部舉行發布會,介紹2022年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
01
農業農村部:生豬產能回歸合理區間
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表示,生豬產能回歸合理區間。6月末全國能繁母豬4277萬頭,相當于4100萬頭正常保有量的104.3%。肉類和
水產品全面增產。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豬牛羊禽肉產量4519萬噸,同比增長5.3%。其中豬肉、牛肉、羊肉產量分別增長8.2%、3.8%、0.7%。禽肉產量下降0.8%,牛奶產量增長8.4%,禽蛋產量增長3.5%。
農業農村部
畜牧獸醫局負責人陳光華介紹,根據對全國500個縣集貿市場和采集點的監測,6月份,豬肉價格每公斤26.55元,同比下降1.7%。據統計局數據,6月份,畜肉類價格同比下降4.7%,影響CPI下降大約0.16個百分點。
02
建議養殖場(戶)落袋為安
會上,有記者提問“6月底和7月初,生豬價格上漲幅度較大,近期振蕩趨穩。請問,豬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農業農村部門在生豬穩產保供方面采取了哪些應對措施?下半年如何穩產保供?”
對此,陳光華表示:豬價和肉價一頭連著養殖戶,一頭連著消費者,大家都比較關注。從6月下旬開始,豬價經歷了一波上漲,近期已經有所回落。目前,豬價每公斤22.8元左右,比近期的價格高點降了1.1元左右。從過去的價格走勢看,多數年份豬價都是從7月份開始季節性上漲,我們年初對豬價回升就有了預判,也發布過預警信息。
針對6月下旬以來,生豬價格一度上行較快的情況,農業農村部加強監測調度,密集開展形勢會商,在河北滄州召開生豬生產座談會,并派出調查組深入山東、廣西等生豬主產省份調研,對價格上漲原因和走勢進行分析??偟目?,這輪豬價上漲主要是恢復性、季節性上漲,疊加一些特殊因素的作用,但生產是充足的,后期豬價不具備持續大幅上漲的動力。
從養殖效益看,今年上半年豬價總體低迷,大部分養殖場(戶)是虧損的,價格適當上漲有利于生豬產業持續發展。根據我們的監測,除了1月份和6月份養豬略有盈利之外,2月份到5月份都是虧損的,上半年出欄一頭肥豬平均虧損98元,真正扭虧為盈也就是最近半個多月。另外,從養殖成本來看,
玉米、
豆粕等價格持續上漲,一公斤肥豬比去年同期增加大約1塊錢的成本,這對豬價上漲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另外,豬價較快上漲還有一些特殊因素。前一段時間,隨著學校、工廠復課復工,社會餐飲逐步放開,豬肉消費明顯增加,拉動豬價快速上漲。同時,養殖場(戶)壓欄和二次育肥增加,豬肉進口量減少等因素也造成了豬肉供應階段性減少,助推豬價上漲。
目前,生豬產能處于正常合理水平,預計下半年生豬出欄量與去年同期相當。業內常說“有母不愁小,有小不愁大”,也就是說,有能繁母豬就不愁沒有仔豬,有了仔豬就不愁沒有大肥豬。從能繁母豬的數量來看,今年以來,存欄量一直處于產能調控的綠色合理區域,目前已連續兩個月回升。從新生仔豬數量看,上半年新生仔豬數量與去年同期相當,預示下半年生豬上市量不會比去年少。從中大豬數量來看,6月份規模豬場5月齡以上的中大豬存欄量同比增長8%,7、8月份生豬供應和豬肉產量將穩定增加。上述數據都表明,下半年肥豬供應有保障。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監測預警,緊盯能繁母豬存欄量等關鍵指標,根據月度變化情況,適時采取針對性調節措施,保持生豬產能穩定在合理區間。強化信息發布,引導養殖場(戶)合理安排生產,順勢出欄肥豬,避免過度壓欄。二是壓實屬地責任。開展生豬產能調控工作考核,督促地方落實生豬穩產保供省負總責要求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穩定并落實長效性支持政策,給行業一個穩定的政策預期。三是防好生豬疫病。持續抓好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統籌抓好豬流行性腹瀉等常見病防治,不斷提高養豬場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確保疫情形勢平穩不反彈。
最后,陳光華建議廣大養殖場(戶)合理安排生產,在生豬體重合適的時候及時出欄,能賺的錢先賺到手,落袋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