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雞遺傳育種科技創新團隊系統揭示了禽流感病毒(AIV)感染雞過程中病毒和宿主基因的動態調控機制,為家禽抗病育種奠定了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微生物前沿(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
據趙桂蘋研究員介紹,H5N1 AIV屬于高致病性流感病毒,同時具有傳染快、流行廣、變異速度快等特點,給家禽養殖業和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巨大威脅。從長遠來看,采用遺傳學方法從遺傳本質上提高雞群抗AIV能力,開展抗病育種具有治本的功效。
研究人員以H5N1 AIV為研究對象,利用dual RNA-seq技術,系統檢測了病毒感染雞胚胎成纖維細胞(DF1)0h、6h、12h和20h后病毒基因的表達,以及宿主mRNA和LncRNA的表達。研究共鑒定到2762個差異表達宿主mRNA和1416個差異表達LncRNA。深入研究發現, CSE1L 為促AIV復制基因,敲降其表達后病毒滴度下降超過10倍。同時,LncRNA-MSTRG.14019.1在不同感染時間點差異表達,并通過cis方式靶向調控 CSE1L 的表達。因此,LncRNA-MSTRG.14019.1可能通過靶向調控 CSE1L 的表達進而影響病毒復制。這項研究提供了對H5N1 AIV感染過程中RNA水平上宿主-病毒相互作用的更全面的了解。
雞遺傳育種科技創新團隊助理研究員王巧和碩士研究生王子渲為該論文第一作者,趙桂蘋研究員和李慶賀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支持。
特別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