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肉羊遺傳育種科技創新團隊通過分析卵泡期和黃體期不同 FecB 基因型小尾寒羊垂體轉錄組,發現了垂體組織中調控 FecB 突變母羊排卵的關鍵lncRNAs及其調控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內分泌學前沿(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上。
FecB 是影響綿羊排卵數和產羔數的主效基因,但 FecB 基因在垂體組織中調控排卵數的機制尚不明晰。因此,本項目以 FecB 突變型(BB)和野生型(WW)兩種基因型小尾寒羊母羊為研究對象,分別收集了兩種基因型母羊卵泡期和黃體期垂體組織樣本,并對樣本進行了轉錄組分析。同時,研究人員還構建了兩種基因型母羊排卵的基因互作通路,并進一步對重要通路中關鍵基因進行了表達研究。研究表明, FecB 突變后卵泡期MSTRG.125392、MSTRG.125394、MSTRG.83276和MSTRG.55861等lncRNAs以及黃體期LOC105613905、MSTRG.81536和MSTRG.150434等lncRNAs可通過順式或反式調控其靶基因發生表達變化,進而誘導 FecB 突變母羊產生更多成熟卵泡。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垂體在 FecB 突變條件下調節母羊排卵的分子機制,為進一步解析綿羊高繁殖力性狀的分子機制提供了重要參考。
圖 差異表達lncRNA與靶基因的互作網絡圖
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肉羊產業技術體系專項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支持。
特別聲明